
奧迪的照明設計與技術
奧迪照明技術的演變
「光」是一種奢侈品,但是我們不這麼認為,因為我們只是希望它的存在。我們輕按牆壁上的開關,或對我們的聲控數碼助理說:「Alexa,開燈!」燈光就亮了。其實,距離 1878 年巴黎世博會首次使用碳弧電燈照明,已經有約 140 年的光景。
事隔一年,托馬斯·阿爾瓦·愛迪生(Thomas Alva Edison)發明了燈泡,這種燈泡的售價只有私人富裕家庭能夠負擔得起;又過了 30 年,燈泡才進入大多數家庭裡。在 1910 年,德國只有 10% 的家庭有電供應。
那時,許多人懷疑地看了這個具啟發性的發明。人們懷疑電燈可能對他們的健康有害,因為與舒適的溫暖和習慣的燭光相比,電燈太耀眼了。
廣告商將照明視為宣傳渠道
如今,不同電光源的數量幾乎無窮無盡。我們知道哪種光線會影響我們的情緒,我們可以將其調暗、定向、調色或使其閃爍等。
總是有人設計燈光效果:舞台燈光技術人員、建築師、室內設計師、攝影師、視頻攝像師;以及霓虹燈招牌製造商!
廣告商是第一個認識到燈光可以用於企劃宣傳的人。德國第一個霓虹燈標誌是馬爾頓(Malton)葡萄酒,掛在柏林的 Spittelmarkt。
德國的第一個電子交通信號燈於 1925 年安裝在漢堡,位於 Glockengießerwall 拐角的 Mönckeberg 街上。
發電機供電的燈在 1913 年取代了汽車上的燈籠
當然,那時汽車已經有燈光了。1913 年,發電機供電的博世(Bosch)照明燈取代了天然氣供電的硬質合金燈。電燈不僅可以照亮道路,還可以向其他駕駛員發出信號——小心,我來了。在過去的 100 年中,這種情況一直沒有改變。
奧迪頭燈與環境溝通
改變的是燈光的質量和柔韌性。一百年前的博世(Bosch)光可以照亮幾米遠的道路,而藉助矩陣和激光技術,現代的車頭燈可以照亮至 600 米。而且它們極有針對性:自動識別迎面而來的汽車;車頭燈會相應變暗。
成千上萬個微小的鏡子使奧迪的鐳射焦點功能變得可能,這些鏡子的排列非常像蜻蜓的複眼中的單眼(眼睛病種)。與蜻蜓眼不同的是,微鏡中的每個單一微鏡都可以單獨控制,當傳感器識別到迎面駛來的汽車時,矩陣激光器發出的光線會照亮車輛周圍。駕者不會被蒙蔽視線,讓道路一直處於理想視覺狀態。
未來:讓駕者適應的照明設計
當您考慮新的 OLED 塗層所提供的可能性時,它會變得更加厲害。簡單地說,OLED 塗層是由有機材料製成的電漆。OLED 塗層塗在薄膜上,通過電壓可該表面層進行照明效果。
將來,家用車的每個家庭成員可能會有不同的照明設定——兒子想要跑車的設定;而父親則選擇商務風格的筆直外觀;女兒則將所有東西都用粉紅色點亮。
要達到這一點,相信還需要一定的發展時間,當然,在我們所有人駕着自己設定的光明之球,穿越城市時之前,立法者能決定相應的法例吧。

設計草圖顯示了 Audi e-tron Sportback 概念車的照明設定。眼睛般的照明設計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:引擎蓋下方的投影表面——它用作為日間行車燈。下方的數碼 LED 矩陣——主要在車身上顯示 e-tron 的標示。下面的投影模組則可以照亮前方街道。
但是,到那時,也許我們所有的汽車都能自己開動(駕駛),我們可以放眼,通過車窗外望,欣賞燈火通明的滾動街道畫廊,而我們則被安全地接送到下一個目的地。